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国人口减少一半,人均GDP就会提高一倍吗

小狐狸就是我 狐狸先森几点钟 2021-07-17



01



之前写的那篇《21世纪最大的危机,可能是人口下降》,有读者朋友在后台留言说不能鼓励生育,因为现在中国社会医疗和教育严重失衡。



我不是很理解这位朋友说的失衡和鼓励生育之间的关系。


我猜他想表达的是,现在教育和医疗都不够用,尤其是小地方,如果人再多,就更加不够用了。所以人口不能再增加了,人口少了,大家分摊到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自然也就多了。


这看起来,确实是一道很简答的数学题啊,人口是分母,资源是分子,分母减少,得到的数当然就大了。


但是这道数学题成立的前提条件是,分子不变。如果分母减少,分子跟着减少,那么得到的数是不会变大的,甚至还有可能变小了。


这样的天平图是错误的,因为它在假设资源是恒定的


我们都把资源当成是固定不变的,其实,资源的多寡,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。


哪怕是石油资源,看似储备就那么多,但是只有经济发展,这些石油打出来才有价值,经济发展推动的技术创新,开采的石油也才能越来越多。否则那石油就是埋在地底下的泥浆。


还有教育和医疗。


教育和医疗资源不是说建了学校、建了医院,就完事了。


你要相应配套吧,运营学校和医院都要不断地投钱。如果人口减少,带来经济停滞甚至倒退,这钱哪里来?没有钱,教学和医疗设备怎么更新?可能连日常维护都不能满足。


更重要的是,老师和医生都是人来当的,人口减少,谁来当老师教你的孩子,谁来当医生伺候你的病痛。


美国曾经的钢铁重镇,市区什么都有,但就是没人。是的,这样的地方,学校和医院分配到人的比例是提高了,但是学校和医院都没有人,根本不能算是资源,只能算作钢筋水泥建筑物


先不看未来人口减少的情况,看看现在的中国,看看大城市和小地方的区别。


大城市人口多,人口年龄结构年轻,学校和医院是不是很多,其设备是不是很先进,老师和医生水平是不是也很高。现在深圳的中小学老师都是清华北大毕业生来当了。


相反小地方,连招个老师都难,门槛一降再降。


大家想下,在中国,是不是城市越大,人口越多,那里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就越多也越好。那些人口少,地方小的,连一个本科大学也没有,一家三甲医院也没有。


不是硕士,你都不好意思在深圳中小学校园里和人打招呼


还有一个很普遍的观点,那就是:人口高质量比数量更重要。人口少了,平均分配到的资源就多了,那人口质量当然就上来了呀。



这是正确的吗?


我们又来看看东北和广东情况。


我们都知道,现在东北的人口负增长,一个是当地人不生,还有一个是人口外流。


其实广东生育率也不高,但是好在人口流入很多。


东北在改革开放前,是共和国的长子,各项基础设施全国第一。


而广东在改革开放前,基础设施和人口素质,根本和东北没法比。


好了,东北现在人口少,他们得到的教育和医疗,他们的人口素质,相比人口快速增长的广东,哪个更好?


有人说,那是因为广东经济发展比东北好啊,所以他们才会赶超,如果广东人口没那么多,减少一半,那么广东人享受到的资源就更多了。


就像是现在中国人均GDP是一万美元,要是人口减少一半,人均GDP不就变成两万美元了吗?


好吧,我们来看看,人口和经济的关系。直白点说,人口和社会财富的关系。




02



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!


先讨论一个问题:什么是贫穷和富有?


直觉上的答案是:贫就是缺钱,富就是有钱。贫就是资源少,富就是资源多。

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是这么判断贫富差别的。


在理论上,我们也是用GDP这样的指标来衡量国家发展的。


自己是什么不重要,拥有什么才重要。这是我们过去看待世界的方式。


嘴巴上,我们以人为本,但是思想上,其实我们是以物为本,或者说是以钱为本。


所以我们会说,资源越多的国家,钱越多的国家,就越富裕。


从小学到大学,课本里都告诉我们,中国人口多,资源短缺,影响经济发展。



但有一个现象,用以物为本的角度解释不了。


二战后腾飞的国家和地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,那就是人多、地少、资源相对匮乏。


比如,日本,几乎所有的工业原料和燃料都依赖进口。新加坡更是这样,连水都要马来西亚提供。还有以色列,领土内只有沙子。


我们的香港和台湾,也是如此。台湾虽然号称宝岛,但那只是土地好耕种,农产品丰富,工业资源是不能自足的。


但是,它们居然都是发达的经济体。


咱们国内也一样。盛产煤炭和石油的城市,像大同、大庆、抚顺、阜新,都面临产业衰退的压力。


而像温州这样的地方,几乎没有什么资源。所谓“七山二水一分田”,反倒因为全民经商,很富有。


温州,除了人和冲劲,什么都没有


所以,贫富之间的真正区别是什么?


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,不是因为你拥有什么。


富裕地区,本质上是因为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网络。


最明显的就是深圳的例子。


深圳用40年时间发展成了中国的一线城市,目前已经超越香港,直逼新加坡。


它有什么呢?它其实什么资源都没有。深圳的背后,是一张人和人的网,是关系的网、创新的网、专利的网、供应链的网。


大疆无人机的创始人汪韬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,他的技术不在深圳学的,但是他事业却起步于深圳。为什么?就是因为他的无人机要量产,只能依靠深圳强大的工业供应链,其他地方没办法满足。


深圳靠着供应链的网络,收割了香港高校研发出来的技术。



你可能会说迪拜的例子啊。


你看迪拜多土豪啊,不就是因为拥有石油,可以躺着赚钱吗?要是迪拜人口多了,那么他们人均财富就不会那么土豪了。


其实石油对迪拜经济的贡献,很小,也就2%,迪拜的财富,是靠贸易、物流、房地产、制造业撑起来的。



迪拜的富裕,靠的是打造一张全球贸易和物流网络。


它拥有世界最大的人工港,其吞吐量是波斯湾第一,是世界第九。它拥有全球最大的国际中转机场。它是全世界第三大旅行目的地。它是中东唯一进入全球前十的金融中心。


2018年,迪拜人口约为500万人,其中迪拜本地人口为100万,有80%是外国人,GDP约1100亿美元


如果迪拜只靠自己那点人,只靠石油,那么100万迪拜本地人,只能分享到22亿美元(油气产业只占2%)。但是迪拜这座城市塞下500万人后,发展出人与人之间的协助网络后,分享到的财富扩大了几十倍。


对迪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之前写的文章《迪拜为什么要争那么多世界第一


迪拜这座城市,已经被评为“世界一线城市”,而这时间,迪拜人只用了20年,能产生这样奇迹的,另外一座城市叫深圳


所以,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,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致富,本质上不是争抢资源和挣钱,而是打造一个更高效的分工、协作、生产、创新的网络。


这个网络,不是人和物、人和钱的网,而是人和人之间的网。


有了这个网络,全世界的资源都会来找你,因为在你的网里,我的东西更值钱。


就好像,为什么俄罗斯的天然气要运来中国。因为它留着没用啊,国内没那个需求,只有中国有,所以它的天然气需要加入到中国的网络中。


看似我们花了很多钱买俄罗斯的天然气,但是我们利用这能源,发展出的产业效益赚得更多。



中国人均资源确实不多,但全世界都给中国供资源,还不够吗?当然,这前提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,有这需求,也有这财力。


中国依靠14亿人口打造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协助网络,创造的经济成就,才买得起全世界的资源。


如果人口减少了,网络创造的财富减少了,买不起全世界的资源了,中国人均分享到的资源,是更多了,还是更少了?




03



用人和人的关系,再来看各种宏观的政治经济现象,我们得出来的结论会大不一样。


还是拿国内的例子吧,咱们中国的东北地区的经济这几年很困难。


什么原因呢?有人说,是因为当地营商环境不行,对民营经济不友好。有一个说法叫“投资不出山海关”。


其实你早些年去看中西部地区,也一样啊,那为啥经济没有那么差呢?


也有人说产业定位不行,应该在东北搞服装纺织业,然后逐次升级。


这也是见物不见人。


东北之所以出现经济增速的持续下滑,是因为人口结构与人口流动的问题。


东北缺的不是钱,是人


在中国的各大区域中,东北最早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,女性受教育水平上升得最早,因此导致生育率率先下降,老龄化率先开始。


加上气候原因,很多东北人往外跑。


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因素,就是东北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,很多人都是祖上当年闯关东过去的,宗族势力和故土情结不严重,这又加重了人口外流。


这是一个人口加速流失的恶性循环。


所以,站在人的角度来看,振兴东北的有效策略,除了产业定位,转移支付,关键是要在人口流失的问题上尽快止血。


“抢人”比“抢资本”“抢资源”重要多了。前面讲了,有了人,资本和资源自然会跟着你跑,没有人,哪怕你拥有资本和资源,也富不起来。


东北现在有实力的高校都到深圳开分校了,为啥?因为深圳有人啊,所以资本和资源都往深圳跑。


大学不是说建在你这里,就永远属于你,教育资源是有腿的,是会跟着人走的


还有,过去一谈起贫困问题,大家算的往往都是很简单的一笔账,就是分子分母。


分母是人口总数,分子是每一个人挣钱的能力。


要解决贫困问题,就是提高分子,降低分母。一面提高人的教育水准,一面降低人口出生率。


好像人的质量上去了,数量下来了,贫困问题就解决了。


但是这笔账算得太简单了,真实世界的逻辑要复杂得多。


这样的宣传是错的,错得很离谱


成年人都知道,一个人是不是有能力和创造力,不仅和受教育水平相关,更是群体互动的产物。人到了大城市更容易学到东西,到优秀的公司成长得更快,这都是常识。


人与人之间分工、合作、竞争、交流、分享、投资,对一个人的能力成长至关重要。


人口的规模扩大,聚集的密度越高,同等条件下就越容易致富。


还是前面说的那句话,人之所以富有,是因为身在一个更好的网络。


国家之所以强盛,是因为打造了一个更好的人和人合作的网络。


所以,人口真要是控制下来了,可能不仅人均财富上不去,反而因为网络复杂度下来了,人口的质量也不容易提高,挣钱更难。


这才是以人为本的角度。




04



还有一个现象:为什么那些有巨大的资源禀赋的国家,往往经济反而不行。有个名词叫“资源的诅咒”。


从“以人为本”的角度来,这个现象就好解释了。因为资源,也就是物,过于丰富,反而容易破坏人和人之间的网络。


比如,单一资源多了,除了这个啥都不挣钱,整个国家就去挖矿、挖石油了。


那别的产业就发展不起来,其他行业的人也走了,工厂也走了,整个社会网络就会变得单调。


单调的网络,就是衰落的网络。这叫产业挤出效应。


资源越丰富,经济增长越慢;资源越短缺,经济增长越快


还有一种解释,单一资源,像石油往往是掌握在政府手里的,政府靠卖石油就能获得财政收入,它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地在国内搞制度建设,争取人民支持呢?


这样的政府就没法变好。


相反,在那些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,政府收入主要靠向企业或居民征税。那它就不得不去维护市场的运行,扶持企业的发展,提升国民的素质。


前面讲的日本、新加坡、以色列都是例子。你看,资源匮乏,反而成了人和人之间连成高效的,可扩展的网络的机会。


日本、新加坡、以色列的人口密度可比中国大多了,但是现在他们还嫌不够多。日本政府天天鼓励国民生孩子,新加坡、以色列的政府觉得生孩子太慢,还加大了吸引移民的力度。



其实个人也是这样。


前不久看到了一段话:“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外的钱,除非你靠运气。但是,靠运气赚到的钱,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。”这是一句毒鸡汤。


这句话表面上说是在说认知,其实是在说一个人的网络。一个人的网络,当然不仅指他认识的人,当然也包括他读过的书,走过的路,经过的事,能看到的远方。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一个人的网络。


这个网络如果是扩张状态的,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富有。如果这个网络是定型的,甚至是在坍缩过程中的,即使有钱,也没有用。君不见,那么多老人,并不穷,甚至退休前还挺有社会地位,甚至有知识,但是随着社会网络的坍缩,会轻轻松松被骗子骗。


所以,另外一句毒鸡汤说:“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,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的认知的时候,这个社会有100种方法收割他。”


说到底,财富的源头是人,不是物。


人的劳动、人的消费推动经济的发展,而不是对资源的占有和堆积。换个角度看世界,很多现象才能得到更有力的解释。





人口减少,不会让社会更富裕,我们幻想中的人均教育和医疗资源也不会得到更多。

那些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哪里来?你以为天上掉下来的吗?是人分工协作创造出来的,没有人,就没有这些资源。那么减少人口,提供人口质量,自然也就成了空谈。

人越多,网络越大,财富越大,资源也就越多,我们心兹念兹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才会更多。

回到开头那个问题,现在中国人均GDP是一万美元,要是人口减少一半,人均GDP不是两万美元,因为人口减少,社会创造的财富也会减少。

政府要做的,是建立一张利于人与人协助的网络,让人在这个网络中发挥聪明才智,而不是控制人口数量。

人在分工协作的网络中,为了创造更高的财富,自然会提高素质,这才是提高人口质量最好的方法。


文明的传承,也是需要人来干的



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

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

支持小狐狸请右下点,右上点【···】分享!
为了防止封号,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,谨防失联


备用号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